DB21T 2733-2017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技术规程
ID: |
2592E85E768B478C8DDCF49B00253F06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4 |
页数: |
17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17-9-23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020.40,B 60 DB21,辽宁省地方标准,DB21/T 2733—2017,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技术规程,Technicai regulation for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astal protective forest,2017 - 02 - 23 发布 2017 - 03 - 23 实施,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,I,目 次,前言. II,1 范围 1,2 规范性引用文件.. 1,3 术语与定义 1,4 总则 2,5 造林树种选择. 3,6 沿海防护林营造.. 4,7 沿海防护林经营.. 6,8 档案管理.. 9,附 录 A (规范性附录) 沿海地带类型区划分、防护林体系功能配置及主要造林树种表. 10,附 录 B (规范性附录) 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表 12,附 录 C (规范性附录) 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最低更新年龄表.. 13,DB21/T 2733—2017,II,前 言,本标准依据GB/T 1.1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潘文利、范俊岗、郭锦山、魏忠平、陈罡、田永霞、马冬菁、颜继鑫、,李景梅、叶景丰、高英旭、汪成成、刘红民、刘怡菲、孟凡金、杨鹤、高宇、张闯令、杨月、张,光美、管宝辉、黄先东、佟帅、王静、高蕊、陈静、张夏、张艳春,DB21/T 2733-2017,1,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技术规程,1 范围,辽宁省内的泥质海岸、基岩质海岸、砂质海岸地带防护林体系的工程建设均适用于本标,准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,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,GB 6001 育苗技术规程,GB/T 15163 封山(沙)育林技术规程,GB/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,GB/T 18337.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,LY 1000 容器育苗技术,LY/T 1690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,3 术语与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1,沿海防护林体系,在规划的沿海防护林建设区域内,以抵御和减轻大风、海雾、风暴潮等海洋性灾害、改,善生态环境、维护国土安全为主要功能,以沿海基干林带为主体,由多林种、多树种构成的,防护林系统,以及建立与该系统相应的经营管理体系,3.2,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,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过程中,按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和管理要求组织开展包括规划设,计、施工营建、配套基础设施、经营培育、维护管理等系统工程,3.3,泥质海岸,又称淤泥海岸,是由江河输送的粉沙和土粒淤积而成。按其形成过程、地形和组成物质,等差异,又可分为河口三角洲海岸、平原淤泥质海岸、岩质海岸中的淤泥海岸等,DB21/T 2733-2017,2,3.4,砂质海岸,砂(砾)质海岸,又称堆积海岸,由平原的堆积物质被搬运到海岸边,又经波浪或风改,造堆积而成。其特征为:组成物质以松散的砂(砾)为主,岸滩较窄而坡度较陡,3.5,岩质海岸,又称基岩海岸,由比较坚硬的基岩构成,并同陆地上的山脉、丘陵毗连。基岩海岸由于,岩性和海岸潮浪动力条件的不同,有侵蚀性基岩海岸和堆积性沙砾质海岸两种类型。其主要,特点是岸线曲折,岛屿众多,水深湾大,岬湾相间,3.6,海岸基干林带,是指位于最高潮位线以上,沿海岸线,由人工栽植或天然形成的乔、灌木树种组成,防,护功能强大的宽林带,3.7,纵深防护林,是指在基干林带内侧,通过人工营造和自然恢复等方式形成的各种防护林。包括水土保,持林、水源涵养林、防风固沙林、护路护岸林等,4 总则,4.1 制订依据,为规范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,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,加快辽宁省沿海地区的国,土绿化进程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》、《中,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》、《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》、《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,定》、《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(2016-2025年)》的要求,制定本规程,4.2 建设原则,——全面科学规划、合理布局、突出重点;,——因地制宜、因害设防、全面绿化、综合治理防护;,——工程建设与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协调;,——以科技为先导,坚持质量第一;,——生态效益优先,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;,——分区指导、分类经营、先易后难、先绿化后逐步提高;,——“乔、灌、草”兼顾,“点、线、面”相结合,“带、网、片”相配套,4.3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区域规划,工程区位于辽宁省南部,东起丹东市宽甸县的浑江口,经鸭绿江沿黄海岸至大连的旅顺,口区,再延渤海岸经辽东湾直至西部的葫芦岛市绥中县,海岸线总长度为2946km,其中大,陆海岸线长度为1992km。沿岸有岛礁506个,岛岸线长度为954km。包括东港市、宽甸县、,DB21/T 2733-2017,3,凤城市、丹东市辖区(振安区、大孤山经济区)、大连市(计划单列市)、盖州市、大石桥,市、鲅鱼圈区、老边区、凌海市、锦州市辖区(松山新区、滨海新区)、连山区、龙港区、,南票区、兴城市、绥中县、海城市、大洼县和盘山县等7市32个县(市、区)。根据辽宁省,沿海地带的地貌特征、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,将辽宁省海岸带划分为3个类型区和4个自然区,详见附录A,4.3.1 体系构成,以海岸基干林带为主体,与农田林网、纵深防护林、村镇绿化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有机,配合,共同构成沿海防护林体系,4.3.2 功能配置,根据全面规……
……